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2篇
  免费   187篇
  国内免费   32篇
财政金融   79篇
工业经济   261篇
计划管理   620篇
经济学   504篇
综合类   226篇
运输经济   11篇
旅游经济   37篇
贸易经济   203篇
农业经济   348篇
经济概况   322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87篇
  2022年   111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7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233篇
  2013年   241篇
  2012年   367篇
  2011年   419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温室气体的排放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就是通过降低产品碳排量实现从源头上减排。本文研究由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建立了政府实施回收奖惩机制的动态博弈模型,比较分析了有无政府回收奖惩机制两种情形下零售商的回收比例、供应链参与方的期望利润和产品的碳排放总量。研究结果表明,政府回收奖惩机制提高了回收比例和碳减排水平;当再制造减排程度较小时,政府回收奖惩机制降低了碳排放总量;基于消费者低碳偏好的政府回收奖惩机制提高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更大程度的降低了产品总碳排放量;政府回收奖惩机制下较小的目标回收率能够最大化零售商利润。  相似文献   
62.
李雪梅 《特区经济》2014,(5):227-228
发展低碳经济已经在世界各国达成普遍共识,低碳消费成为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日常生活活动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其低碳消费行为制约影响着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进程。本文采用ANP分析法,探讨影响其低碳消费的各项因素及机制,最后提出引导大学生低碳消费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3.
Australia's carbon tax has been in place since July 2012. Following the 2013 federal election and change of government, it is likely that the tax will be abolished. This paper evaluates Australia's carbon tax experience and draws lessons for policymakers in other jurisdictions who may be considering following the Australian example and implementing their own carbon taxes or cap and trade schemes. Overall, the policy was poorly thought through, badly implemented, and lacked majority public support before it began. Australia's carbon tax experience is an interesting case study in how not to go about implementing climate change policy.  相似文献   
64.
当前,国际碳基金运营体系日趋成熟。本文总结了国际碳基金在治理运营模式、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与项目退出四个方面的运营经验;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中国进一步发展碳基金的建议。  相似文献   
65.
[目的]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分析其时空演化特征与影响因素,可为实现低碳农业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基于农业生产中翻耕、灌溉、化肥、农药、农膜和农用柴油等6个方面碳源,采用碳转化系数法、标准差、变异系数与探索性空间分析方法 (ESDA)对河南省1993~2015年的农业碳排放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分析。运用LMDI模型对河南省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总体上均呈上升趋势,年均增速分别为4.32%和3.72%。河南省农业碳排放量空间分布呈较为明显的集聚特征,主要年份高碳排放区集中于豫东南地区;碳排放强度多为Ⅱ级和Ⅲ级水平,空间分布更为均衡。23年来,河南省各地农业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的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整体上均呈扩大趋势,农业碳排放量的集聚趋势更为明显,高碳排放区域有向豫东南和豫北地区进一步集聚的趋势,农业碳排放强度趋向于均衡化发展。生产效率、劳动力和结构因素对碳排放有抑制作用,而农业经济发展因素对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未来河南省还须进一步采取措施,有效实现农业碳减排。  相似文献   
66.
[目的]碳足迹及碳承载力的时空演变分析是当前分析温室气体排放量的热点问题。[方法]文章采用2004~2014年河北省化石能源消费数据、土地利用结构数据以及经济社会数据,通过构建碳足迹模型,基于Arc GIS平台对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碳足迹、碳承载力、净碳足迹进行时空演变分析。[结果](1)2004~2014年河北省碳足迹由2.224 5亿t增长至4.792 2亿t,其中煤炭能源消费量占90%左右,唐山、邯郸和石家庄碳足迹值较高,分别占河北省碳足迹的33%、18%和16%;(2)2004~2014年河北省碳承载力由9 043万t增长至1.050 6亿t,其中林地碳承载力占河北省碳承载力的97%左右,西南地区农、林业发达,碳承载力相对较高;(3)2004~2014年河北省净碳足迹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536 7亿t增长至4.236 5亿t,唐山、邯郸及石家庄净碳足迹较大,分别占河北省净碳足迹的40%、22%和16%;(4)除保定外,其他10个地级市的碳足迹压力指数变化强度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趋势。此次研究成果将为河北省未来制定温室气体排放量等相关政策的建设提供参考。[结论]整体来看,河北省碳足迹及碳承载力呈逐年增长的变化趋势,应加强温室气体的管控力度,减小碳排放给河北省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7.
谢颖 《科技与企业》2014,(14):150-151
针对国内外电厂对缆式线型感温的设计要求,突出了线型感温探测的重要性。从光纤感温探测的原理开始,对整套系统进行了结构性研究。主要研究了系统结构、探测光缆、控制器等组件。结合拉曼散射原理,剖析温度变化引起探测光缆的吸收和反吸收效应;强调了光学感温探测系统的应用优势和安装条件等。最后结合实体项目,分析对比了传统感温电缆和光学感温探测系统在实际工程应用中的优缺点,并提出了优化方案,以提高火灾报警系统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68.
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及焚烧碳排放估算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为加快推进秸秆资源化利用工作,有效缓解因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问题。[方法]将全国划分为黄淮海区、西北区、东北区、东南区、西南区五大区域,对各类农作物秸秆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了秸秆产生量、秸秆资源密度、秸秆利用结构、秸秆焚烧碳排放量。[结果]全国秸秆理论资源量达到10.4亿t,可收集量达到9.0亿t,玉米、水稻和小麦3类农作物秸秆占总量的79.19%,黄淮海区秸秆产量最高,占总量的33.41%。秸秆已利用量为7.21亿t,综合利用率达到80.11%,其中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利用量占已利用量的比例分别为53.93%、23.42%、4.98%、14.27%、3.40%,形成了农用为主的利用格局,但不同秸秆种类综合利用率和利用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全国秸秆资源密度和人均占有量分别为523.57kg/667m~2和1.75 t,东北区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南区和东南区则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根据环保部卫星遥感监测的露天焚烧火点数比例估算,2015年我国秸秆露天焚烧量约为8 110万t,总碳排放量约为3 450万t,其中东北地区约占74.1%。[结论]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的重点和难点在东北地区,进一步推动区域秸秆实现全量利用,对于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应对气候变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9.
ABSTRACT

Low-carbon mobility (LCM) features strongly in debates about the sustainability of cities and their resilience in the face of demographic, economic, and climate change. Transport is a major source of carbon emissions and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these continue to increase, despite the considerable recent advances in vehicle, engine, and fuel technologies. Reducing carbon emissions from transport may become more difficult, not easier. A particular issue relates to the New World cities, typified by those of North America and Australasia, which largely developed from the latter half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onward and whose transportation systems were largely based around private vehicle ownership and usage. These cities are typically composed of low-density, dispersed suburbs, which are highly car dependent and resource and carbon emission intensive. This article develops a research agenda directed at determining and testing policy and planning measures relevant to the quest for low carbon mobility in New World cities. It suggests a rich agenda for essential research on LCM. Much of this agenda falls within the realm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port and land use, with attention to urban design details to enhance the perceptions of and opportunities to use low carbon transport alternatives. Research topics identified for LCM research include (1) urban design and land use–transport integration (LUTI), (2) low carbon mobility policies directed at achieving widespread behavior change, (3) opportunities for new technology and its application, including requirements for systems and infrastructure, and (4) analysis and tools for informed decision making, including modeling, measurement, visualization, and especially assessment.  相似文献   
70.
西部大开发后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但产业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生态环境质量却并未表现出同等程度的改善或提升。采用30个样本省份1995—2011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西部大开发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以及地区经济趋同的同时,也使得西部地区的碳排放(尤其是人均碳排放)与其他地区相比增长更快,与此同时,西部地区与碳排放相关的因素和条件(如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市场化程度等)未得到显著改善。在既有的资源禀赋、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发展方式下,西部大开发初期着力于固定资产投资和资源、能源开发,忽视教育事业、市场化改革、技术创新等软环境建设,导致西部地区在经济增长的同时碳排放相对增加。因此,在今后的西部大开发规划中,应当着力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软环境建设,重视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创新,提升市场化水平,才能在发展地区经济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